Page 21 - 南科簡訊319期
P. 21
NEWSLETTER │南方日和
2025 臺南國際建築三年展
主策展人陳冠瑋
希望天臺
錯落的特性,區分為工作室 / 餐廳 / 交誼廳等空間,序列性的垂直板牆自然也
成為空間中的重要構造語彙,屋的中央位置置入一根貫穿三個樓層的木構精神
立柱,「白的客廳」與「黑的客廳」的設計,靜態的工作與居住行為能同時並存,
在空間中層層疊合出當代生活的畫面。
希望天臺 翁廷楷建築師
這是一個家,也是一個教會,不規則的基地,用方、圓、三角形共構成一
合院
個穩定且視線可以穿透的空間,透過挑空串連各樓層的關係。十字架的光影在
五樓的挑高餐廳與屋頂的階梯平台流轉,創造出一個有信仰的、有生活感的希
望天臺。
合院 許晃銘建築師
「合院」結合既有老屋頂層的天井與露臺,以輕盈懸浮的玻璃盒子與老屋
原貌對話,在盒子內外之間除可看見合院之風景。室內保留老屋既有的結構以
無有為書店 及模石子地板、天花線板等舊有元素,透過系統性的設計活化老屋。
無有為書店 林憲忠建築師
原為廢棄鐵工廠的基地,有家庭即工廠經濟年代的生活痕跡,一樓為書店
的開放空間與社區對話,二樓以探討建築空間設計為核心,三樓則創造帶有點
實驗性質的微型生活居。
頭家 Thau.Ke 海安路畫室宅 楊士正建築師
頭家 Thau.Ke 海安路畫室宅
海安路上的一條狹窄小巷內,隱藏著一棟如同時間膠囊般塵封二十餘年的
兄弟小屋,此處,私人空間成了公共空間的延伸,以藝術生長與置入的方式,
訴說的是 300 年傳統巷弄到 1990 年代海安路地下街,再到藝術縫補居民共生
的故事記憶。
家屋書寫—芭蕉圖書館 主理人|李盈慧 / 凱栗
在臺南與臺東之間,持續透過書寫、生活與空間實踐,走在「日常即是安
17 家屋書寫 - 芭蕉圖書館 然之地」的路上,芭蕉圖書館是一種和世界對話的方式。
17
18
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