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 - 南科簡訊317期
P. 20
南方日和 │ NEWSLETTER
Little West Gate: Past and Present
台南小西門の歴史
拆遷前的小西門城 ( 圖 / 李文雄提供 ) 靖波門 清代砲臺
八大城門之最晚興築 搬家之後,再轉身
臺南府城的十四座城牆之一的小西門,目 戰後,由於人口急速增長,住宅區域不足
前位於成功大學歷史學系系館旁,與小東門段 與道路拓寬等相關城市議題衍生。為了拓寬今
殘蹟一起並存,這小西門與小東門殘蹟遺構共 日的西門路,1968 年決定拆遷小西門門樓,當
同矗立的歷史,真是說來話長呀! 時成功大學爭取小西門放置在光復校區,與小
東門的城垣遺構相連,用東門的「牆」有小西
臺灣府最早開始築城應該可算是 1725 年 門的「城門」,以補足完整的城門形象。然而,
( 雍正 3 年 ),最先使用木柵築城,7 座城門: 因兩座城門的方位並不一樣,組裝過程中引發
大東門、大西門、大南門、大北門、小東門、 爭論,有人認為既然都遷到小東門的位置了,
小南門、小北門,當時還沒有小西門。1736 年 那就要配合東邊的方向,將城門整個轉向。最
( 乾隆元年 ),改建為土城,以提升防禦。小西 後決議:小西門下方的城門門洞維持朝西的方
門則建於 1775 年,是八城門中最晚興建的城 位,上段的城樓則翻轉 180 度的局面,形成了
牆。1788 年 ( 乾隆 53 年 ) 林爽文事件平定之後, 今日的局面,現今「臺灣府城城門及城垣遺跡」
將臺灣府城的城牆也升級改建為土城,並將大 確定升格為國定古蹟。
西門從現今西羅殿的位置遷移至現在的西門民
權路口,另外小西門改建為土城,以加強防禦, 數百年的城門及城牆殘構為我們保留了臺
總長 8 公里,高約 5 米、寬約 5 米的城牆,形 南城市過去數百年來的生活軌跡,讓我們得以
塑出臺灣府城的範圍。日治時期結束之後,臺 見證、想像臺南臺灣府城繁華的歷史。
灣府城 14 座城門多數皆被拆除,僅存大東門、
大南門、小西門以及外城的兌悅門和仁和門。
17 臺灣府城城垣小東門段殘蹟及小西門
17